《穿越三国,我得系统不靠谱》转载请注明来源:穿越了chuanyuele.com
白帝城的清晨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
"秦校尉!主公急召!"
我从床榻上惊起,匆忙披上外衣。自从刘备病重,这样的半夜传唤已经有过三次。每一次,我都担心会听到最坏的消息。
行宫内的气氛比往日更加凝重。侍卫们面色肃穆,眼眶泛红。内室里,刘备半卧在榻上,脸色蜡黄,呼吸微弱得像风中残烛。诸葛亮跪坐在榻前,背影如同一座凝固的雕像。
"陛下..."我轻声行礼,刻意用了最正式的称呼。
刘备微微睁开眼,目光却比我想象的清明:"秦卿来了..."
诸葛亮侧身让出位置。我这才发现,榻边还跪着一位少年——太子刘禅,他双眼红肿,显然刚哭过。
"孔明。"刘备的声音虽然微弱,却字字清晰,"孤之一生,得卿相助,幸甚至哉。今孤命不久矣,嗣子孱弱,唯有托付于卿。"
诸葛亮伏地叩首,肩头微微颤抖:"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善..."刘备艰难地抬起手,示意刘禅,"阿斗,今后事诸葛丞相如父。"
刘禅哭着应下。刘备又看向我:"秦卿。"
我连忙上前:"臣在。"
"卿之才学...异于常人。"刘备每说几个字就要喘息片刻,"然...心系蜀汉...朕...察之久矣..."
我的心跳加速。刘备到底看出了多少?
"朕已嘱孔明...善用卿长..."刘备的目光在我和诸葛亮之间游移,"卿当...尽心辅佐..."
"臣必肝脑涂地,报效陛下!"我深深叩首,额头抵在冰冷的地砖上。
刘备似乎想说什么,却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鲜血溅在锦被上。医官们慌忙上前,我和诸葛亮被请出了内室。
廊下,我和诸葛亮相对无言。晨光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我第一次在这位智者脸上看到了无法掩饰的疲惫和悲伤。
"军师..."我轻声开口,却不知该说什么。
诸葛亮抬起羽扇,示意我噤声。我们就这样沉默地站着,直到内室传来一阵哭声。
刘备驾崩了。
接下来的三天,白帝城沉浸在哀伤之中。按照礼制,诸葛亮主持了繁复的丧仪。我作为技术官员,负责安排先帝灵柩返回成都的事宜。
第四天深夜,我正在整理行装,准备次日随灵驾启程,诸葛亮突然来访。
"丞相。"我改用了新的尊称,恭敬行礼。
诸葛亮看起来憔悴了许多,但眼神依然锐利如剑:"秦校尉,明日启程,你随亮同行。"
"诺。"
"先帝临终前..."诸葛亮突然话锋一转,"嘱亮对校尉'有限信任'。校尉可知何意?"
我手中的竹简差点掉落。刘备竟用这样的措辞?
"在下...不知。"我硬着头皮回答。
诸葛亮从袖中取出一物——是我之前给他的那个青铜齿轮:"此物校尉可认得?"
"认得,是丞相交给在下的。"
"此物乃先主于汉中所得。"诸葛亮摩挲着齿轮表面的纹路,"其制作之精,非当代工艺可及。"
我心跳如鼓,不知他意欲何为。
"校尉之术,亦非当代所有。"诸葛亮直视我的眼睛,"亮不问你从何而来,只问所欲何为?"
这是给我机会坦白...但又不必全盘托出。我深吸一口气:"在下所学,确非当世之传。然心系蜀汉,愿以微薄之力,助丞相匡扶汉室。"
诸葛亮沉默良久,突然问道:"以校尉之见,当今之世,汉室可兴否?"
这个问题太过直接,我一时语塞。历史上,诸葛亮穷尽一生也未能实现这个理想...
"若直道而行,难。"我决定实话实说,"然事在人为。在下以为,当先固本,再图进取。"
"固本?"
"改良农具,增产粮食;精炼钢铁,强兵利器;兴修水利,安定民心。"我列举道,"待国力强盛,再图中原。"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校尉之见,与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之策,颇有相通。"
我这才意识到,自己无意中道出了诸葛亮日后治蜀的核心方略。
"丞相明鉴。"我顺势说道,"在下愿将所知技艺,编纂成册,广授工匠,以强蜀汉根基。"
诸葛亮轻轻颔首,将青铜齿轮还给我:"善。成都库中尚有此类器物十余件,校尉可尽取研究。"
我双手接过齿轮,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这算是得到了诸葛亮的默许?
"另有一事。"诸葛亮转身欲走,又停下脚步,"南蛮孟获近日蠢蠢欲动,恐将生乱。校尉当早做准备。"
我郑重点头。历史上诸葛亮南征是在几年后,看来我的出现已经让时间线有所变动。
诸葛亮离去后,系统突然弹出提示:
【终极任务发布:协助诸葛亮平定南蛮叛乱。奖励:选择留在本时代或返回原世界。失败惩罚:永久滞留。】
我手中的齿轮"当啷"一声掉在地上。返回原世界?这个可能性第一次如此明确地出现!
拾起齿轮时,我注意到月光下,齿轮表面的纹路投射在墙上,形成了一幅奇怪的图案——像是某种星图,但又不属于我已知的任何星座。
【检测到超前科技物品...历史污染度上升至7%...】系统给出了晦涩的提示。
第二天清晨,刘备的灵柩在三千精兵护送下启程返回成都。诸葛亮亲自扶灵,我和一众官员跟随其后。长江两岸,百姓自发设祭,哭声震天。
行至半途,大军在一处山谷扎营。夜深人静时,诸葛亮派人召我至他的营帐。
帐内,一盏孤灯映照着摊开的地图。诸葛亮指着南中一带:"细作来报,孟获联合三洞元帅,已聚兵五万。"
我心头一震。历史上诸葛亮南征时,孟获兵力不过三万。现在竟多出两万?
"丞相,在下有一疑问..."我小心措辞,"南蛮素来部落分散,何以突然集结如此大军?"
诸葛亮眉头紧锁:"亮亦觉蹊跷。据报,有汉人助其训练士卒,打造兵器。"
汉人?历史上可没这回事!我猛然想起系统说的"历史污染度"...
"校尉精通器械,可知当世何人能为此事?"诸葛亮锐利的目光直视我。
"这..."我绞尽脑汁回忆三国时期的能工巧匠,"莫非是...马钧?"这位曹魏的发明家确实有能力,但历史上他并未投奔南蛮啊。
诸葛亮摇头:"马德衡(马钧字)在魏为官,岂会南下?"
谈话陷入僵局。突然,系统在我视野中投射出一段信息:【检测到异常历史波动...南蛮地区出现超前冶炼技术...疑似...滋滋...信号干扰...】
信号干扰?这是什么意思?
诸葛亮见我神色有异,问道:"校尉想到什么?"
"在下怀疑..."我斟酌着词句,"南蛮或得异人相助,其技术非同寻常。"
诸葛亮若有所思:"校尉回成都后,当速速研制克制之器。"
"诺。"
接下来的路程,我一直在思考这个新出现的变数。历史上诸葛亮南征虽然艰难,但最终顺利平定。现在突然冒出的"汉人"和"超前技术",显然是我的出现引发的蝴蝶效应。
七日后,灵驾抵达成都。整座城池缟素一片,哭声不绝。安葬仪式后,刘禅正式继位,改元建兴,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总揽朝政。
我作为技术官员,获得了一处靠近武库的宅院作为工坊,并配备了二十名学徒。第一天到任,我就开始着手编写《工器百术》——这是我对诸葛亮承诺的技术手册。
"大人,这些符号是何意?"一个年轻学徒指着我在竹简上画的齿轮结构图问道。
"这是传动比例。"我耐心解释,"大齿轮带小齿轮,转速增加而力道减小;反之亦然。"
学徒们似懂非懂地点头。我心中暗叹,要从头培养一批懂基础物理的工匠,谈何容易。
正当我讲解时,一个侍卫匆匆跑来:"秦大人,丞相有请!"
丞相府内,诸葛亮正在批阅公文。见我到来,他放下毛笔:"校尉,《工器百术》进展如何?"
"回丞相,已编完农具、水车两部,正在撰写冶铁篇。"
"善。"诸葛亮从案几上取出一卷竹简,"此乃南中最新情报,校尉一观。"
竹简上记载,南蛮军队近期出现了一种可连发十箭的弩机,射程远超蜀军装备。更令人担忧的是,有斥候发现蛮兵配备了轻便却坚固的铠甲,普通箭矢难以穿透。
"这..."我额头渗出冷汗。这分明是历史上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的军事技术!
"校尉可有对策?"诸葛亮问道。
我思索片刻:"在下需亲见实物,或至少详细描述,方可研制克制之器。"
诸葛亮点点头:"已命人设法获取,不日当有消息。"他顿了顿,"另有一事,陛下欲封校尉为'将作大匠',秩千石,专司军械改良。"
将作大匠!这可是主管全国工程制造的实权职位,地位远超我现在的校尉。
"臣...惶恐,恐难当此重任。"
诸葛亮微微一笑:"校尉勿谦。先帝曾言,校尉虽来历非常,然心向蜀汉。今国家多难,正需校尉之才。"
离开丞相府,我心中五味杂陈。刘备临终前对我的评价,诸葛亮今日的信任,都让我既感动又愧疚。我来这个时代的初衷只是为了生存,如今却越陷越深...
回到工坊,我继续编写《工器百术》,同时开始设计针对南蛮新式武器的反制装备。系统提供了部分资料,但关于南蛮突然出现的技术来源,依然语焉不详。
夜深人静时,我取出贴身携带的手机。电量只剩15%,屏幕上的日期定格在我穿越的那天。解锁屏幕,壁纸上的实验室伙伴们笑容依旧。那个世界的时间是否仍在流动?如果我完成任务选择回去,会回到哪个时间点?
系统突然弹出提示:【终极任务第一阶段准备完成...南蛮叛乱即将触发...警告:历史偏离度持续上升...后续挑战将超越原历史记载...】
我收起手机,望向窗外的星空。那颗关羽指给我的赤红"将星",如今更加明亮了,像一滴鲜血悬挂在天幕上。
成都的夜风带着初夏的温热,而我却感到一丝寒意。更大的挑战即将到来,而我,已经无法回头。
曳星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穿越了chuanyuel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