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士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穿越了chuanyuel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因为那就是引爆或是点火的问题。
问题就是现在胜负还是未知之数,而埃及地下组织就带着百姓和劳工在港口发动起义。
令人头疼的反倒是这样的起义。
因为这些劳工看起来没什么武器,新西兰士兵以为能控制得住局面,没想到这其中隐藏着地下组织成员,冷不防的冒出来就控制住了港口和仓库。
接着就是一片欢腾埃及劳工们终于翻身做主人了,他们把仓库里的步枪一箱箱的搬出来分发,很快就武装成了一支民兵从亚历山大城的另一个方向杀了过来。
霎时亚历山城就烽烟四起,城里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枪声、爆炸声以及埃及百姓的欢呼声。新西兰军则被打得抱头鼠窜无处容身。
所以接着都不用德军动手,他们只需要等待埃及义军占领肃清新西兰师的据点然后去接收就可以了。
前后不到一小时,偌大的一个亚历山大城就彻底被德军占领,这其中甚至还包括原本并不抱希望能够接收的港口仓库。
这让斯特莱克将军十分满意,他特地给秦川打了个电话:“上士,这就是你所说的群众的力量是吗今天我是见识到了”
“是的,将军”秦川回答:“所以接下来该怎么做,我想将军一定比我清楚”
“当然”斯特莱克将军回答:“我会兑现诺言把港口的物资分一部队给埃及人的”
接着斯特莱克将军又有些肉痛的说道:“上帝,那至少有五万吨的燃油以及满满十个仓库的装备和弹药,埃及人得到这些甚至毫无用处”
“他们当然有用,将军”秦川回答:“因为这不仅是兑现诺言,更是给英国人制造麻烦”
愣了下,斯特莱克将军就表示赞同:“说得对,这么说我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装备和弹药了”
原因很简单,埃及人的目的是独立,如果他们因为获得了更多的装备和弹药壮大了,就会把战火烧到其它地方,比如开罗。
正文第一百九十一章消息
“上士”等大局已定的时候,少校就走到秦川身边给秦川递上了一根烟。
“谢谢,长官”秦川回答。
少校一边掏出火柴互相点燃了香烟一边说道:“你的宣传方式真是让人印像深刻亚历山大几乎可以说就是在你的宣传攻势下臣服的”
“不,长官”秦川回答:“我相信,如果没有强大的武力做为后盾,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用宣传来取胜”
“说得好”少校点了点头:“我叫卢卡斯,很高兴认识你”
“很高兴认识你,长官”秦川回答。
“对之前的事我很抱歉”卢卡斯说。
“什么”秦川有些不明白。
“就是”卢卡斯有些尴尬:“我是说,我之前甚至不愿意听你的建议。那很蠢,不是吗”
“不,长官”秦川说:“那很正常”
秦川并不觉得卢卡斯少校这是真心实意的道歉,或者也可以说,卢卡斯少校道歉的是秦川的名声以及斯特莱克将军等人的重视。
“如果有什么可以帮得上忙的”卢卡斯说:“联系我,好吗”
“谢谢,长官”秦川匆匆朝卢卡斯敬了个礼就离开了,他实在有些不习惯一个少校对自己的奉承。
亚历山大陷落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奥钦莱克将军的指挥部里。
奥钦莱克将军不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最终还是没守住”
这个结果其实早在他意料之中在英军“斯图亚特”坦克因为德军的渗透而陷入混乱的时候,他就知道亚历山大可能保不住了,原因是亚历山大的防御过于薄弱,奥钦莱克将军很难想像它能挡得住德军第21装甲师的进攻。
新西兰第2师利用“英格兰弓弩”阻滞了德军的进攻只能说是个小惊喜,奥钦莱克将军因此也生出了一丝希望于是他赶忙让第七装甲师残部带着炮兵部队前往增援亚历山大。
但援军还没赶到,亚历山大陷落的消息就传到了指挥部。
“将军”里奇少将建议道:“我们可以进攻亚历山大,让空军和海军配合”
奥钦莱克将军摇了摇头。
如果仅仅只是以两军的战斗力来对比的话,进攻亚历山大的确可行英国的海军就在亚历山大附近,空军也及时转移到塞得港和开罗,它们都可以对亚历山大的德军发起致命一击。
但是
“亚历山大已经不属于我们了,少将”奥钦莱克将军带着沉重的语气回答:“因为我们要对付的不仅仅只是德国人,还有埃及人”
奥钦莱克将军这么说里奇就明白了。
亚历山大的埃及人已经发动起义站在了德国人那一边那可是上百万人。
里奇不知道的是,奥钦莱克将军更担心的是这种起义会起到示范用因为有亚历山大这个成功的例子,其它埃及城市也会纷纷效仿,于是德军在埃及就可以势如破竹而英军却无立锥之地。
奥钦莱克意外的发现,主场战也不一定会让英军具有优势。
“撤退”奥钦莱克将军下令:“全线撤至尼罗河三角洲”
奥钦莱克将军不敢轻举妄动,他需要积蓄力量,同时也无法承受另一场败仗,否则英军将失去整个非洲。
与此同时,德军也没有能力去追击英军。
第21装甲师打到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所有的坦克就只剩下三十二辆,其中有八辆是“斯图亚特”坦克丹尼尔少校带着八辆满是弹痕的坦克奇迹般的回到了亚历山大。
另一方面,德军的机场也在马特鲁,而且出动批次不允许太多,这也决定了制空权还在英军手里。
也就是说,第21装甲师只要一开出亚历山大就有可能遭到英国空军毁灭性的打击。
亚历山大陷落同时也震动了英国。
丘吉尔不得不再次在议会的主席台上像犯人一样面对议员们的质疑。
“首相阁下”米尔恩为反对党的议员当然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他抑扬顿挫的挥舞着手臂说道:“我们的耐心是有限的,亚历山大的陷落似乎已注定了我们的败局”
“不,米尔恩议员”丘吉尔打断米尔恩的话:“我们还有机会”
“哦,是吗”米尔恩反唇相讥:“我想知道,下一次您说这话,是否是开罗陷落的时候”
议员们发出一阵笑声。
“不,这不会发生的”丘吉尔很肯定的回答。
“能告诉我你如此坚信这一点的理由吗”米尔恩问。
“不”丘吉尔回答:“我只能告诉你这么多,我们会打败他们并夺回亚历山大的,胜利属于我们”
有许多人以为丘吉尔是在故弄玄虚,其实丘吉尔的确有所依仗。
因为他从“超级机密”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情报,而这个情报足以影响北非战场的局势。
第二天凌晨,亚历山大经过一夜的狂欢后整个城市都沉寂了下来。四下里一片静悄悄的,树叶在晨光中海风中轻轻颤抖,一抹朝阳洒进了德军士兵暂时用来栖身的房屋,然后照在了雅科普的身上。
雅科普醒了过来,他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摆弄昨天的战利品一部袖珍收音机。
在部队里能有一部收音机消遣可件了不起的事,尤其是里头偶尔还会传出被英国人称为“战地甜心”的英国女歌手薇拉甜美的歌声。
然而,在一阵杂音过后,收音机里突然传来一则让雅科普震惊的消息:
“今天清晨4时,德国以300万军队、3000辆坦克和近2000架飞机,对苏联发起了突然袭击,苏联军队正在斯大林将军的领导下,奋起反击”
收音机声音虽然不大,但却把屋内的所有德军士兵都惊醒了,士兵们一个接着一个的从地上、床上坐了起来,愣愣的朝收音机的方向望去。
秦川也是其中之一。
虽然他明知道希特勒会这么做但真到这一刻时还是有些无法相信。
希特勒这是疯了吗在这时候对苏联发起进攻
正文第一百九十二章弊
希特勒当然没有疯。
他之所以会选择在这时候进攻苏联有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希特勒对苏联的误判。
这主要是基于两年前苏联入侵芬兰但只打了个惨胜这样的结果做出的判断,所以希特勒认为苏联虽然兵力庞大但是内部极其腐败而且指挥官普通经验不足其百分之七十五的军官都是任职不到一年的毫无指挥经验的军官,许多军官根本就无法做好本职工,他们能当上军官的原因仅仅只是政治立场坚定。
于是希特勒就判断自己如果集结大批的部队突然发起进攻的话,就能在几个月内击败苏联结束战争。
其次是资源的需求。
这方面归根结底是德军“以战养战”的战方式德国大批的劳动力都扛着枪走上前线,这就使战争机器严重缺乏劳动力,于是就需要占领别的国家通过奴役别国的百姓获得大量的劳动力。
但入侵别国会遭到别国的强烈抵抗,于是战争规模越打越大,规模扩大就需要更多的物质,更多的物质就要求有更多的劳动力,这又要求发起新的战争以满足劳动力需求
此时的德国就是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战争缺乏劳动力,为了劳动力就必须扩大战争。
此时的德国入侵苏联至少会有以下几个好处:乌克兰可以提供大量便宜的食品。占领苏联将可以拥有大量的奴隶劳动力。击败苏联将能进一步孤立大英帝国。德国的战争机器非常需要更多石油,而只有在攻占苏联的巴库产油区后才能达成此目标。
更重要的还是,按希特勒的计划,德军几个月后就能击败苏联,然后德军就没有必要再保持三百万的军队了,将其大部份退役,马上就能补充德国产业界解决劳工短缺现象。
最后,就是希特勒的狂妄自大。
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德国将领告诫希特勒先解决掉英国再进攻苏联,两线战无论如何对德国都不是好事。
但希特勒根本听不进这些建议之前所取得的一系列的胜利让希特勒以为自己是个政治和军事天才,而天才之所以能称之为天才,那就是能力排众议坚持自己正确的道路。
这给北非战场带来的影响就是进一步抽调北非的空中力量德军在北非方向的空中力量原本有两个航空联队,一个是位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第24航空联队,另一个就是位于托布鲁克的第27航空联队。
前者主要负责轰炸马耳它岛并保护意大利至非洲的海上航线,后者主要负责对非洲军团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
然而,希特勒为了能够在苏联方向集结足够多的力量,就将驻西西里岛的第24联队调往东线这几乎就是将非洲军团的补给线完全暴露在英国海空军的打击之下。
隆美尔对此表示强烈的反对,因为此时非洲军团在北非的战事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关键阶段,可以说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攻下亚历山大港后,只需要再加一把力就可以把英国人赶下大海
此时最重要的就是空中力量,因为亚历山大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轰炸封锁塞得港以及苏伊士运河,由此就可以切断英军的补给线。
但如果没有空中力量这个优势就无从谈起,甚至德军都不敢将战机、轰炸机布署在亚历山大塞得港距离亚历山大太近了,直线距离不到三百公里,英国空军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到达机场上空并实施狂轰滥炸。
这么一来,德军攻下亚历山大在战略上说没有多大的意义。
但希特勒当然不会因为一个被认为是次要战场的非洲而削弱对苏联的进攻力量,所以隆美尔的反对完全被撂置在一边。
而另一边的英国人其实也不好过。
其难处主要是在空军方面,英军在北非的战机原本有五百多架,在战斗中损失了一百多架只剩下三百六十余架。
德空军第24联队转向苏联后对英军的确是好事,但英国空军却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是否要重新在马耳它岛上布置空军。
从战略层面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在马耳它岛上布置战机可以有效的打击德军的补给线乃至逆转战局。
但是
英国空军的战机及飞行员的素质普遍不如德军,他们需要用数量的优势保持他们在北非
小说推荐:《红楼之平阳赋》《竞选神明》《惊悚乐园》《踩着魔门妖女成为最强》【落秋中文】《漫画路人自救指南》《落崖三载后》《我被皇马挖掘了》《沧澜道》《长生修仙:从福修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