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宛宛脸皮薄得很,飞快地涨红了脸,忙唤了一声“太爷爷”。
她这么一叫,一桌老头都怔住了,左看右看问:“这是谁家重孙?”
其实这桌坐着的都是唐家老太爷的几个兄弟,都已年过八十,几人模样还有许多相像之处,唐宛宛见过一回半回还有些印象,老头们却认不出她来。
唐家老太爷从袖兜里摸出老花镜仔细将人瞅了瞅,待看清了人立马“哎唷”叫了一声。看到唐宛宛这身打扮,心知她是不想暴露身份,话到嘴边硬生生改成了:“你怎么过来啦?”
他再瞧宛宛旁边坐着的年轻人,虽然从没有见过,可一眼便看出气度不凡。唐老太爷心思一动猜出了来人身份,再想想方才兄弟说的那话,额头直冒冷汗。
唐宛宛笑眯眯:“没事,我就是过来跟您打个招呼,这就要走了,还有别的事做呢!”
唐家老太爷生怕兄弟们多说多错,忙说:“好孩子,快走吧。”
等到牵着晏回走开了,唐宛宛放慢了脚步,竖着耳朵听身后的人说话,还听到后边几个老头说:“哎呀老四,这是你哪个重孙啊?”
“咋把重孙送宫里当太监去啦?造孽呀!”
“咱再穷也不能把娃往宫里送啊,这么一大小伙子,这辈子就毁了呀!”
唐老太爷听得眼皮儿直跳,他自己清清楚楚的,偏生不能解释,只能耐着性子听兄弟几个教训。看见宛宛跟陛下走远了,总算松一口气。
唐宛宛都快笑傻了,她是几天前才明白太监是什么意思的。
年底的时候有那么一晚,唐宛宛睡到半夜的时候被晏回弄醒了,那处滚烫抵在她手心磨蹭。唐宛宛睡眼惺忪之际随手一抓,晏回倒抽了一口凉气,咬牙切齿说了句:“你是想一爪子下去让朕做太监么?”
两人深入交流了两刻钟,唐宛宛就明白了太监是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千叟宴是真实的,实施于清朝康熙年间。
第54章
初二
大年初二一大早,
宫里头好些人都注意着长乐宫的动静。
因为这一日也叫“姑爷节”,若放在民间是出嫁女儿带着姑爷回娘家的日子。可民间的规矩不能往皇家身上套,
何况如今中宫无主,
本不该纠结这事。
然而最近四个月陛下夜夜宿在长乐宫,竟没有一日去别处的,
言官参的折子被晏回压下来的没有一百,
也有几十。
陛下独宠贤妃的事还没人拿到台面上来说,一来是因为陛下从不耽误正事,
朝会从没缺过一回;二来是因为唐家规矩,还没有那仗着贤妃娘娘的名声寻衅滋事的。
三来却是因为陛下登基八年,
后宫之中竟没一人传出过喜讯。朝中但凡是心系社稷的老臣,
这会儿都指着贤妃娘娘的肚子,
心中琢磨着:独宠就独宠吧,能生个皇嗣出来再叨叨别的……若是陛下真不成事,雨露均沾也没半点用处。
是以私底下参折子的不少,
却没有把陛下独宠贤妃的事拿到朝堂上提。晏回原先想好的说辞都没派上用场,对此十分满意。
那么这大年初二陛下是否会陪着贤妃娘娘回娘家?宫中起码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听着动静。早上天刚亮就有人报回去了:陛下跟贤妃娘娘用过早膳,
去御花园散步去了——德妃暗暗庆幸。
半上午长乐宫安安静静,又听闻陛下去了养心殿跟臣子下棋去了,贤妃娘娘一人留在宫里——钟昭仪也放下了心。
晌午时仍没有动静,
陛下连午膳都没回去长乐宫吃——冯美人笑了足有一刻钟。
等到用过午饭之后,听闻长乐宫行出了一辆双骑马车,车上只有贤妃娘娘孤零零一人——众嫔妃都暗暗得意:哼,一人回娘家吧,
还指望陛下陪你去,想得倒挺美!
德妃和钟昭仪这日惯例是不回家的,家中姐妹都是拖家带口回去的,自己回去了虽然能被全家人敬着顺着,却总有些许莫名的难堪梗在心中。
她们却不知道马车刚行到城东,唐宛宛就换乘了宫门口等着的大黑马车。她窝在晏回怀里打了个呵欠,不满地絮叨:“都说了我自己一人回就行了,陛下偏偏要跟着来,跟做贼似的!”
“小没良心的。”晏回在她额头上曲指弹了个脑崩儿,不跟她一般计较。简简单单出个宫,他心中思量确实不少。
宛宛此时还未入主中宫,她这会儿风头正盛,宫里宫外多少双眼睛盯着,什么事做得什么事做不得,晏回必须得拿捏好分寸,不能再撩拨御史和言官脆弱
小说推荐:《我是虫》《馥欲香片》《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系统流小说】【锦绣小说】《我穿成了精灵国的幼崽[西幻]》《爱发微博的我,成了职业通天代》《成为神明的我只锤奇观》《我以机缘觅长生》《犯罪专家在恋综杀疯了》
穿越了【chuanyuele.com】第一时间更新《生娃是国之大事》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